NEWS

新闻中心

Scroll

男神的那些年|钟南山院士的励志人生

发布时间: 2020-03-14

阅读次数:2,275次

疫情爆发后,84岁钟南山院士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。不论是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研究文件的照片,还是证实新冠肺炎“人传人”现象的发言,亦或是“不去武汉,不出武汉”的建议……钟南山的出现,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定剂。在民众眼里,他代表正直,代表科学,代表权威。

《人民日报》这样评价他:“有院士的专业,有战士的勇猛,更有国士的担当。”虽已耄耋之年,却依然精神矍铄、目光坚毅。面对突发疫情,他呼吁大家“不要去武汉”,自己却义无反顾登上了去往武汉的高铁,冲到最前线。

无畏逆行,国士无双,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!

今天,我们一起走进钟南山院士的故事。

· 医学世家 言传身教

1936年,钟南山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。父亲钟世藩是儿科专家,在70岁高龄和身体多病、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编写了50多万字的儿科著作《儿科疾病鉴别诊断》。母亲廖月琴曾担任广州肿瘤医院副院长,是护理学专家。

小时候的钟南山是个顽皮的孩子,曾经还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,自己买东西吃。事情被父亲发现了,本以为会迎来父亲的一顿“胖揍”,可是父亲却平静地对他说:“南山你想一想,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?”这样的质问,比打他一顿感受更深。父亲这句话,让他明白了,什么叫讲老实话做老实人。

从医后,有次跟父亲一起遇到一个孩子,尿血厉害,他认为应该是结核。父亲问他一句话说:“你怎么知道是结核?”一句话问住了他,因为他从来没想过。尿血可能是膀胱炎,可能是结核,也有可能是炎症。后来,有一次钟南山独自看诊,因为诊断失误,对一个女孩错误用药,差点危及生命,回忆起这次错误,他说:“诊断错了,我永远都忘不了”。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:“医者人命,没有十足的证据,不可轻下断。” “父亲很少说话,但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”,这是钟南山83岁时对父亲的评价。

为了把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,在70高龄和身体多病的情况下,钟世藩毅然编写《儿科疾病鉴别诊断》一书。每天,他总是最早去图书馆,最晚回家,因为两眼有复视,看东西重影,他就用手捂着一只眼睛写,累了就换一只。钟南山心疼父亲,劝老人家注意身体,每天少写一会儿。但钟世藩不听劝阻,反而和儿子发脾气:“不写我干什么?等死么?”父亲留给钟南山一句话,他始终记着,“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,那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。”

· 热爱运动 珍视生命

学生时代的钟南山,性格活跃,喜爱运动,打球、跑步、游泳……什么都能玩几下。高三那年,他参加了广东省田径比赛,获得了400米比赛的亚军,并打破了广东省纪录。大学三年级时,他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,获得400米跑桂冠。在1959年9月举行的首届全运会上,钟南山更是以54.4秒的成绩打破了四百米栏的全国纪录。

健康的身体,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石。对运动的热爱,让纵然已入耄耋之年的钟南山,仍然精神矍铄、气宇轩昂。他始终认为,一个人不能四肢发达、头脑简单,但也不能满腹经纶、弱不禁风,科学家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。在他的影响下,他的儿子钟帷德也是单位篮球队的主力队员,他的女儿钟帷月还是我国优秀的蝶泳运动员。

如今,84岁的钟南山仍然坚持运动,强健的体魄支持着他身体力行地奔走在抗疫一线。

· 诚实求真 敢医敢言

2003年被钟南山称为“特殊的一年”:遇到很多未知的课题,无章可循,自己一天要做出几天的工作,包括治疗的问题、学术上的问题,还要制订国家规划。而引发这一“特殊”性质的就是SARS(非典型肺炎)的爆发,那时,钟南山已经67岁。

2002年底“非典”病例最早在广州出现,一时间,“非典”病毒不可避免地开始从广州往外扩散。2003年4月13日,北京召开了关于SARS的新闻发布会,钟南山被要求参加。当时的卫生部主要负责人对外宣布中国的非典已经得到有效控制,钟南山忍不住了,他对媒体说:“现在病原不知道,怎么预防不清楚,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,病情还在传染,怎么能说是控制了?我们顶多叫遏制,不叫控制!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。”顿时场面哗然。这一席“大实话”,促使“非典”的真实情况更加公开透明,也坚定了人们战胜非典的信心。

在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,连续工作30几个小时之后,已过花甲之年的钟南山病倒了。发烧等症状和当时非典的症状极为相似。但他自己观察体会,觉得不是非典,就把自己隔离在家。几天后,症状消失,他立刻回到医院,继续投入战斗。他的坚持,让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对SARS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。

“非典”之后,钟南山连续担任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,他敢说真话的风格一直没有变。2013年全国“两会”上,他说“雾霾与肺癌有极大的关系”。2015年,他又痛批一些公立医院的医生不讲医德、违规使用心脏支架创收的行为,他举例说:“广东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为病人做冠状动脉照影,本来问题不大,但是最后给放了5个支架。”

“我自己有一种感觉,好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,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,自己都不太受欢迎。”“那些我认为很有把握的话,讲出来,通过媒体能够让有关人员特别是病者知道的话,是有很大好处的。我还是推崇这个,因为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,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,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,但是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,就很好。”钟南山说他一直记得中学时代一位老师曾对他说过: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,还应生活在理想中。人如果没有理想,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,耿耿于怀;但如果有理想,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,与自己的抱负比也会变得很小。

钟南山80岁生日时,有人送他一块牌匾,上面赫然写着:“敢言敢医”!这四个大字,是钟老人生的真实写照,这份诚实求真的精神,也让他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与赞美。

· 无畏逆行 为国为民

“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!”时间回溯到17年前,在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刻,时年67岁的钟南山一言,令无数人为之动容。

17年后,2020年1月18日,时年84岁的他又在第一时间进入了疫情最严重的武汉。年关逼近,疫情却不断蔓延,钟南山在武汉、北京、广州三地来回奔波,忙碌的步伐一刻也不曾停下。

夜驰武汉至今,钟南山战“疫”已近两月之久。前几天,媒体整理了“钟南山院士的50天行程表”,我们发现,50天来他始终冲在前线,几乎没有休息过。长时间科研、开会、远程会诊、接受媒体采访、多地奔走,甚至飞机上还在研究治疗方案……这位84岁老人,为了所有人的生命,始终在如铁人般地拼命。看着满满当当的日程表,无不让人心疼,尤其这仅是基于公开报道的资料,还有多少付出无人知晓。

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出现,如同一颗定心丸,安定了人们紧张的情绪,也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。

· 未来五年 新的计划

在2018年3月的一次采访中,他表示自己的愿望是能在未来10年之后依然还能正常工作,并向记者透露自己接下来的五年计划:一个是用新技术解决慢阻肺、哮喘的小气道问题,对早诊早治有较大帮助,第二个是要发展一个抗肿瘤的新药。还有一个是希望在干细胞方面做一些工作,现在也正在组织。

他说,人总是该给自己制定一些努力方向,才能往前走。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如此做的。所谓医者,妙手仁心。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,更缺无畏的仁心。钟南山二者兼具,所以,举国敬仰。

有网友说,妈妈本来有点为疫情恐慌,但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,就跟她爸说:看到钟南山,我心里就踏实了。她爸爸说:我也是。老百姓不会太多溢美之词,这句“看到你,我心里就踏实”,就是最大的赞美和信任。而钟南山院士,也配得上这赞美,这信任。

—— end ——
-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-

2019©赛德特细胞工程集团有限公司 

Powered by SE

   滇ICP备19000249号-8